“您在某某小区买的房子最近需要装修吗?”“您家上高一的孩子需要补课吗?””您家买净水器吗?“……你是不是也有过被陌生号码、垃圾短信骚扰的经历?不是搞装修、卖保险,就是推销产品、参加培训,甚至还会遇上一两个骗子。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个人信息变得愈发“透明”,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也时刻挑动着我们的神经。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 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个人信息被违法违规使用,成为不法分子的发财捷径。
去年初,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区分局网安大队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线索专项摸排中发现,兴庆区一家母婴摄影店电脑内疑似有大量产妇及新生儿信息,且该店利用信息向产妇推销母婴产品及摄影服务。经过3个月细致侦查,2019年4月24日,兴庆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对该母婴摄影店进行突查,抓获摄影店老板周某,当场查获25张记满公民个人信息的纸张,初步统计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近2万条。随后,抓捕组顺线追踪,将为周某提供产妇及新生儿信息的“上线”——涉嫌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银川市两家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关某、张某成功抓获。
2019年11月,贺兰县公安局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案件的受害人有着同样经历。
去年7月,自治区公安厅“净网2019”专项办接到贺兰县一家小区多名业主举报,称每天频繁接到多家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对方不仅知道自己所购楼盘的名称,甚至连楼号、房号、房屋面积、价格都悉数掌握,业主们怀疑个人信息泄露。办案民警调查发现,银川市某装修公司市场部总监李某军用自已非法获取的业主信息与其他装修公司市场部业务经理交换,并获取3000元利益。这些业主信息很多都是通过售楼部楼盘销售人员获取的,一条业主信息可以卖到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而且这些信息还被循环利用,在不同的装修公司间多次交易和转卖。2019年8月15日,公安机关查封了两家涉案装修公司,查获大量印有业主详细信息的纸质物证,以及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和嫌疑人交易记录等重要证据,涉及公民个人信息1万余条、20多个住宅小区业主信息。经查,李某在某小区售楼部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大量客户信息,并泄露给装修公司。2019年2月,李某辞职到一家装修公司上班,又将信息无偿提供给业绩不佳的同事,该信息被转手几次,后被李某军买到。
值得高兴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是目前社会关注的民法典草案的一大亮点。警方提醒,保护个人信息,不仅要依靠法律和执法者,公民也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防范个人信息泄露。此外,公民还需加强举报意识和维权意识,收到诈骗、骚扰信息或电话等,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若因推销电话骚扰遭受侵害的,可搜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发觉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获取、出售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相关单位或人员的刑事责任,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记者 陶 涛)